当前位置:瑞金红色培训-闽西红色文化

【红色文化】临危受命的省委书记刘少奇

      1934年7月初,在第五次反“围剿”遭受严重挫折之际,也正是国民党东路军总司令蒋鼎文欲携10余个师的大军压境之势下,刘少奇临危受命,来到汀州,担任中共福建省委书记。
      当时,国民党蒋介石对中央苏区发动的第五次“围剿”已经持续了8个多月,在反动派的残酷进攻和王明“左”倾路线的领导下,闽西苏区正处于极为艰难困苦的时期。

      刘少奇上任的第二天,就立即召开了省委领导和各县负责人的会议,对闽西苏区的当前形势作了认真科学分析,并布置了各项工作。在担任福建省委书记的3个月里,他处处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在第五次的反“围剿”中,红军兵员损耗极大。为了抓好扩红工作,刘少奇经常深入实际了解情况,再次领导福建苏区掀起了扩红运动的高潮。据统计,仅1934年9月19日、28日两天补充到红九军团的新战士就达3600多人。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要能使红军打胜仗,首先必须要有粮草供给。刘少奇到任后,采取了征发、借谷、开展节省运动等办法,收集了许多粮食。据《红色中华》报道:长汀县完成30954担,兆征县完成20504担,汀东县16259担、上杭县5141担,新泉县3010担,全部都超额完成计划,全省共超过原定计划1万多担。宁化县在半个月时间,就收集了34000余担粮食。在筹粮的同时,刘少奇还领导发动福建苏区人民积极筹款、编织草鞋等支援红军。据统计,兆征县在一个月便筹款17000余元,长汀县的赤男区一次就编织了1700余双草鞋,长汀红军斗笠厂一个月就生产了20万顶斗笠,有力支援了红军前线。
      与此同时,党中央又紧急号召群众要借24万担粮食给红军,为了响应号召,在刘少奇的带动下,汀州市各军事机关、政府部门和群众团体,都由吃大锅饭改成了吃“包包饭”。就是每人都发一个用席草编织的饭包,挂上一个写上名字的小竹牌,由炊事员统一放在锅里蒸,吃饭时,各自找自己的饭包,称为“包包饭”。刘少奇为了节约粮食,一天三餐也改为二餐。消息一传开,大大推动了全省节约粮食支援前线的工作,成了广大干部、红军战士克服困难、英勇作战,粉碎敌人“围剿”的强大精神力量。
      1934年9月底,在苏区逐渐缩小,红军准备转移的情况下,刘少奇在省委驻地梁屋头主持召开福建省委活动分子会议,对主力红军出发后,如何坚持游击战争作了认真的部署:(一)必须加强独立领导,划小行政区,实行干部地方化,准备被敌人割断联系时能独立作战;      (二)必须加强地方武装,普遍成立独立团、独立营和游击队,开展广泛游击战争;(三)必须建立秘密的党组织和工作网,准备转入地下斗争……刘少奇的这些指示,为闽西坚持游击战争指明了方向。
      会后,刘少奇接受中共中央指示,把省委工作交给万永城,带着依恋的心情离开长汀赶往瑞金。不久,踏上了举世瞩目的长征路。
      刘少奇在福建苏区虽然只工作了3个月,但闽西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他在革命最艰苦的时候对福建革命所作出的重大贡献。

本网站主营全国各地红色培训红色拓展红色旅游、会议接待等业务,合作咨询电话:13319335555
原文链接:/Culture/history/296.html